11月26日—27日,首期中國·松山湖新材料高峰論壇在東莞松山湖召開。本次論壇由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東莞市人民政府、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主辦,中國國投高新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國投創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承辦。
開幕式上,國投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白濤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新材料已經成為現代高技術發展的先導和基石,如何通過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是我們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邁向“十四五”,國投將做專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別是在新材料產業上,積極培育具有關鍵獨創技術、專精特新的隱形冠軍,為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作出貢獻。白濤呼吁,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相互交織、相互支撐,只有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發揮協同作用,才能事半功倍。
廣東省政協副主席袁寶成表示,目前,廣東省新材料產業規模約500億元,在政府出臺的新材料產業規劃中,預計到2025年將達1000億元。他認為,掌握了材料才能掌握未來,廣東省積極鼓勵全國各地乃至全球各地從事材料、投資等對廣東未來發展有積極影響的團隊及個人,踴躍加入到廣東的未來發展中。
東莞市委書記梁維東介紹,東莞位于粵港澳大灣區核心軸,全市形成了覆蓋30多個行業和6萬多種產品的比較完整的制造業產業體系。未來,東莞將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加快構建源頭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科技企業培育四大創新體系,依托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大力發展新材料等戰略信息新產業,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城市。
中國科學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理事長王恩哥表示,“十四五”規劃已明確提出要重點發展新材料等九大戰略新興產業,未來5年必將是新材料大變革、大發展的5年。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加快科技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是最核心的關鍵,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正是肩負著為科研成果轉化探索出一個新模式,蹚出一條新路子的使命。希望通過此次論壇,科研-產業-資本能夠實現集眾所長,共同推動創新鏈條、產業鏈條、資金鏈條無縫精準對接,助力更多科技成果實現轉化和產業化。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余薇表示,近年來,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會同有關部門,在合力推進新材料發展的生態體系建設,聚焦重點、強化應用推廣,培育有利于創新的市場環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接下來,在我國即將開啟的“十四五”新征程中,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將研究制定原材料工業的“十四五”發展規劃,做好原材料“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頂層設計。
本次論壇舉行了國投松山湖新材料創業投資基金簽約儀式。此外,全國新材料創業投資服務聯盟也同步啟動。
開幕式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高鴻鈞發表了題為《功能納米結構的原子級精準構筑及其物性研究》的演講。國投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鐘國東發表了題為《資本與科技相融共促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演講。華為公司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發表了題為《從創新到發明》的演講。
圍繞如何構建“科研-產業-資本”對話平臺,中國科學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理事長王恩哥、松山湖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歐陽南江、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長庚、國投創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偉、紅杉資本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富欣等,圍繞促成產業鏈協同發展,推動實體經濟創新驅動的格局,開展了對話。
此次高峰論壇在26日下午特別設置了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專題論壇、陶瓷新材料專題論壇及微納材料專題論壇等三場平行分論壇活動,20位專家從各自最新的創新成果出發,分享了相應領域的前沿進展及未來應用趨勢。
本次高峰論壇在27日特別舉辦兩場項目路演活動。16家創新企業推出包括多孔介質燃燒技術及熱工裝備、深紫外LED發光材料和器件、硅基異質外延片及硅基激光器、柔性電池、超快激光微加工設備等一批具有突出技術優勢的成果,集中亮相展示。
(責任編輯:韓夢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