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管網如何打造?推進成品油管道核心技術自研是關鍵
智慧互聯大管網如何建?“智能官網系統的基礎是數字化,其應用是系統信息綜合的智能管理及決策支持。智能管網不是一個現成的產品,也不是一個拿來就能用的東西:它是一套集成在一起且不斷迭代升級的技術?!敝袊痛髮W(北京)機械與儲運工程學院副院長宮敬說。國內新型油品界面智能檢測儀投用
近日,記者從國家管網集團華南公司(以下簡稱“華南公司”)第一屆科技發展和管理創新大會上獲悉,一種新型油品界面智能檢測儀在該公司深圳市媽灣站投入工業試驗,可以精準檢測柴油、92 、95 汽油、組分油之間的油品界面,性能指標達到研制預期首套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高時間分辨率觀測數據集發布
1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經過二十余年努力,該所研究團隊發布了首套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高時間分辨率綜合觀測數據集。該數據集是目前發布的青藏高原時間分辨率最高、觀測序列最長、觀測要素最齊全的野外臺站綜合觀測資料。相關成果發表在《地球系統科學數據》上。這條智能生產線能一眼識別“好”蘋果
電子稱重、圖像識別、紅外光譜分析……11月下旬,記者在甘肅禮縣永興鎮捷地村的禮當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禮當家)采訪時看到,一條全球先進的蘋果智能分選生產線上,一個個大蘋果通過科技手段,從形狀、大小、果品著色、瑕疵等外在品質被篩選分級。我國實現水、火、風電和電網工控系統全系列自主可控
據中國華電最新消息,基于國產CPU和操作系統的“華電睿風”風機主控及監控系統,在華電寧東風電場1 5兆瓦風電機組成功并網;至此,我國實現覆蓋水、火、風電和電網的工業自動控制系統全系列自主可控。知道身邊有多少核技術在用嗎?
11月27日,中廣核核技術公司公告,投資10億的質子治療項目落地四川綿陽;10月29日,我國首個農產品原產地電子束輻照保鮮示范中心在廣西百色正式投運。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首獲實驗驗證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院士及其同事陳宇翱、徐飛虎等利用多光子量子糾纏,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為構建基于量子網絡的高精度量子傳感奠定基礎。該成果11月30日在線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這個新系統的應用?解決了蒙古文數字化轉型升級難題
記者日前從內蒙古出版集團獲悉,由多家高校研發團隊聯合研發的“國際標準蒙古文數字出版系統研發及應用示范”解決了蒙古文編碼系統級核心技術基礎、數字出版技術等存在的問題。寶雞鋼管尼日利亞AKK項目第一根直縫埋弧焊管成品下線
11月20日,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的中國石油寶雞鋼管寶世順公司直縫生產線一片歡騰,這個公司為尼日利亞AKK項目生產的第一根直徑1016毫米、壁厚17 3毫米直縫埋弧焊管成品管成功下線。打破瓶頸!我國OLED面板蒸鍍源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日前,全球首批OLED蒸鍍用陶瓷點源在京東方OLED產線實現規模應用。作為顯示面板蒸鍍機的核心部件,此舉意味著中國OLED行業核心裝備及器件的國產化實現重大突破。創新信息快速識別處理技術 解決業務辦理痛點
針對群眾辦理業務時排隊時間長、攜帶資料多、辦理過程繁瑣等長期存在的痛點,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快速識別處理技術集成應用成果——“同新信息化集成管控平臺”,11月已在四川成都正式投入使用。油菜高效移栽新技術助力提升我國食用油自給水平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與揚州大學日前成功研發出一項新技術,通過提前在秧盤中育苗“成毯”、再用高速移栽機將“苗毯”切成苗塊栽插到田里,突破了油菜傳統育苗無法進行機械高效移栽的難題,有助于提升油菜生產效率和產量,提高我國食用油自給水平。國內首個徑流相似性預報系統投運
11月29日,記者從國家能源集團獲悉,經過一年多的理論研究與開發調試,國內首個降雨徑流相似性預報系統在國家能源集團大渡河公司正式上線運行,成為智慧調度理論體系的又一次成功實踐。2020中國光子產業高峰論壇聚焦光子芯片
11月24日,主題為“聚合產業勢能,開啟光子元年”的2020 中國光子產業高峰論壇在京舉行。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硬科技”理念提出者米磊在論壇發言時說,光芯片是5G和物聯網的基礎設施,是真正人工智能時代的基礎設施。萊西:2家科研機構揭牌啟動 助力突破“卡脖子”技術
11月28日-11月29日,在青島萊西市舉辦的跨尺度機械設計制造學術研討會上,國際歐亞科學院萊西院士專家服務中心及國際歐亞科學院跨尺度機械設計制造創新研究院揭牌啟動
排行
- 全部/
- 本月